查看原文
其他

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2018-02-15 居士亭





对于中国人来说,一年之中所有节日里,春节是最大的,春节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讲有着不可言说的情愫,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过年记忆。今天大年三十。向所有读者朋友送上祝福,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给大家拜个年!




中国传统节日是在天人和谐的主导观念中氤氲化育成的。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类是大自然所化生的,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几十万年的阴阳转化化育人类,人身上有着大自然的密码,人类和自然界有统一性。《易传》就提出:“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人要与自然的“四时合其序”,要相互适应,相互协调。中国传统节日基本上是按天人和谐的精神设立的,与大自然的节律相适应。“节”是天地时气的交合之处,是“天”“地”日月的节奏,那么,也应当是“人”的节奏,是连通自然节律与人生节律的“节点”。大自然有阴阳,人也要讲究阴阳的消长平衡。这种理念明显地体现在传统节日体系中:自然时间(节气时间)的过程与人文时间的意识有机结合,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的节律和谐共振。

传统节日体系是传统社会人们生活的时间表,是按照自然的时序安排的,又与人生的自然阶段相对应:春生、夏长、秋成、冬成(农耕是春播、夏耘、秋收、冬藏),各有当令节庆、合令节俗。在流传过程中不断注入人伦精神,使其成了以人伦为灵魂的节日。所以,传统节日是:生命的时序,人伦的仪典。它的公式是:天人和谐+人伦情义。用一句话说就是:循天时重人伦。


四时九节依次为:冬成迎春有辞旧迎新的中华年(春节)和普天同乐的闹元宵,春生时节有极富生命精神的清明节和中华母亲节,夏长时节有迎夏的端午节和送夏彰爱的七夕中华情侣节,秋收季节有期圆庆丰的中秋节和秋成敬长的重阳中华父亲节和教师节。


    

天寒地冻的冬季,农作物已冬藏,人也冬闲,安享一年的劳动成果,安安生生过大年。积储能量,协调关系,迎接春阳。正月初一过年正是处于冬春交替、年岁交替之时,是迎春、迎新年的开始。    


年终岁首是辞旧迎新、“天增岁月人增寿”之时,也是庆享一年成果、规划新年生活、燃起新的期望之时。年复一年的仪式,积累成“过年”习俗,不断积累文化内涵,形成年俗文化,反映出人们的生活“愿景”——祈愿的生活状态。     


人伦情义是年俗文化的精髓。过年回家在一定程度上是从功利境界回到天伦境界。     


许多人觉得现在的年味淡了,这有历史的原因,也有下述现代的原因。市场经济、现代化是社会进化的大趋势,这期间,如何避免过分功利化,是个大课题。过分地以功利为指归、以功利为算筹,就会扭曲人的正常感情,就会削弱人伦情义,甚至阻碍人的全面发展(过分讲竞争就像过分讲斗争一样,不利于社会和谐)。你瞧,压岁钱本意是表现长辈对晚辈的关爱,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精神元素重于物质元素,文化价值重于经济价值,现在有些人却只看钱数不看人情。在此情况下更有必要经营好中华年,过好年可以成为疗治现代社会病的一剂良方。  


  

 “每逢佳节倍思亲”,贯穿过年始终的是浓浓的人伦情义。祭拜祖先、夫妻恩爱、亲慈子孝、感恩长辈、关爱晚辈,安享天伦之乐。敦睦情怀、慈爱心肠扩及敦亲睦邻、友朋温馨、人际和谐。这在中国人的幸福观中占有重要位置,这就是“福”。西方的“圣诞老人”身份是“天使”,中国赐给压岁钱的是长辈,不需要化装成天使。我们的天堂不在彼岸,而在自己营造的天伦之乐、和谐境界。


感情是一切年俗的生命,不投入感情,除夕团圆饭只是吃吃喝喝,压岁钱只知道钱数,拜年只是乏味的客套,发贺卡只是文字游戏,一切年俗只是古旧枯燥的形式。而一旦注入了真情实意,一切年俗就有了生命的真谛。     


2012年中央电视台文明之旅做中华年(春节)节目,就推荐孟子后裔的一家如何以“压岁礼”代替压岁钱、三代人过年如何享天伦之乐。第二代的儿媳这样写道:     


过年子女们最珍视的是老人给准备的压岁礼物。老两口把对每个子女一年来的工作生活以及对父母的孝行,和对来年的希望,写在彩色纸上(常常以诗形式),然后装进婆婆精心制作的各种样式的“压岁礼包”里面,这珍贵的礼物是在新年钟声响过,我们向老人拜年时,老人送给我们的压岁礼,小孩子们也每人一个(里面有时还有婆婆缝制的属相)。这压岁礼既体现两位老人的生活情趣,又体现出老人对子女的牵挂,同时也成为他们与儿女交流的又一种方式。以前的礼包里面装的就是压岁钱,不论里面装多少钱,大家都没什么感觉,直到老人将压岁钱改成压岁礼后,我们才意识到这种压岁礼对我们来说是无价之宝。过年的几天,老人还要跟儿孙们玩游戏:猜谜、套圈、抽奖等。在整个过年期间,全家人都非常高兴——一方面老人设计各种娱乐活动让儿女们开心,缓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另一方面儿女们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让老人高兴(比如,给老人讲笑话、游艺活动中故意做点滑稽动作等逗老人开心),全家人是其乐融融。每年过年从忙忙碌碌的准备,到年后持续很久的回味,整个的过程老人很享受,子女们也很享受。很多有趣的情节能让老人和家人回味一年。    



中华年,最容易唤起对亲人、对家庭、对友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情感,充盈着亲情情结、敬祖意识、寻根心理、报本观念。唤起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唤起同宗同源的民族情、文化同根性的亲和力。它是社会和谐的促进器,是民族情感的黏合剂,是人伦情义的强化剂。回家过年就是人伦感情的重温和发展。家,既是一年辛苦之后人们归来的港湾,也是一年新岁之始人们再出发的起航点。近年过年,人们更加注重重温家庭与人伦亲情,以及友情、乡情、爱情……更加看重团圆、团聚、团结。     


2012年的春晚就突出了“回家过大年”的主题,现场的年轻观众给父母鞠躬拜年,令老人们感受到一种温馨;淳朴的农民朱之文唱的《我要回家》,引起广泛共鸣,成为荡漾中华大地的主旋律。


除夕的年夜饭是团圆饭,是过年的仪式,是生命的盛典,不仅是在世人的团圆,而且是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不远千里冲风冒雪赶回来,不是单纯吃饺子,而是作为家庭的一个成员赶回来参加阖家团圆的盛典,实现阖家团圆的愿景,这是一种心愿,也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心愿、责任与义务,常常还携带着一件件不远千里带回家的礼物,不论贵贱,都承载着人伦的温情。请看:


贵州的一位农民工,为节省200元路费,自己骑摩托车,风餐露宿,怀揣一支琴带回家给儿子,这支琴就花了他700多元,只要儿子高兴,他这个父亲就得到最大的安慰。一个大学生,为当清洁工的母亲挑选了一对护耳带回家,只要妈妈耳朵不受冻,做儿子的心里就好受一些。这位父亲、这位儿子代表的是所有风雪归来人,他们带回的何止是一份礼物,他们带回的是亲情、是温暖。这就是中国人的感情,这就是中国人的家,这就是中国人的过年。  


   

今人贺年诗:     


风雨洒君门,和风净凡尘。又到换符时,围坐念友人。感激厚往昔,祝福润新年。但愿万般好,平安又一春。     


一首拙诗拜大年,音容笑貌宛跟前。耕耘甘苦同知味,收获盈亏不论钱。但祝儿孙身比虎,更祈父母寿齐天。清风无悔腰包瘦,阖府安康值万千。     


把珍贵的情谊镌刻在历史的年轮上,把希望的种子撒播在新年的田野里。


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佛弟子应该怎么过好春节?

新年贴春联的禁忌!

“五福临门”指的是哪“五福”?

央视巨献纪录片《孔子》,感受圣贤的风采!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居士亭微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